文章阐述了关于祭月的传统节日,以及祭月的由来的信息,欢迎批评指正。
观潮 在古代,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,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。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,早在汉代枚乘的《七发》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。燃灯 中秋之夜,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。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。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。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。
赏月 据说在中秋之夜月球距地球最近,月亮最大显得最亮,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。回娘家的媳妇在这一天一定要返回夫家,以寓圆满、吉庆之意。据文字记载,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大约始于魏晋时期,但未成习。到了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
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拜月、吃月饼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、等习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,为寄托思念故乡,思念亲人之情,祈盼丰收、幸福,成为丰富多彩、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。嫦娥奔月:远古的时候,天上曾有十个太阳,晒得大地冒烟,海水干枯,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。
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,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。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,但未成习。到了唐代,中秋赏月、玩月颇为盛行,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。待到宋时,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,正式定为中秋节。
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《水调歌头》宋·苏轼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中秋节诗句:苏轼的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译文:希望人们可以长久地在一起,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美丽的月亮。辛弃疾的《一剪梅·中秋无月》:“忆对中秋丹桂丛,花也杯中,月也杯中。
其职责是代表并引领家人行使祭月的礼仪。另选赞礼一位,主导祭月的过程。 现代中秋祭月,应以传承华夏千年传统文化为主。以礼仪引导心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融合。心智到处,却可不拘礼仪的细节。承古却不拘于古,这是现代人祭月应有的境界。5 祭月祝文 祭月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,就是高声诵读祭文。
中秋节过节的过程是祭月、燃灯、赏月。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,实际上是古人对“月神”的一种崇拜活动。在古代有“秋暮夕月”的习俗,夕月即拜祭月神。自古以来,在广东部分地区,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。设大香案,摆上月饼、西瓜、苹果、红枣、李子、葡萄等祭品。
新华网天津9月9日电(记者周润健)9月14日,是农历八月十五,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。关于中秋节的来历,民俗专家介绍说,源于古人“秋报”和“祭月”活动。
1、因为八月十五的中秋节,也被叫做是祭月节,所以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,祭月的时候,是要准备好月饼和水果的。中秋月饼是最重要的祭品,月饼以自制为佳,并且宜做成较大的形状以方便众人分切食用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,也逐渐流传到汉族民间。
2、最初“祭月节”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不过由于历史发展,后来历法融合,使用阴历(夏历),所以将“祭月节”由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调至夏历八月十五日。
3、拜月老最佳时间是八月十五中秋节。八月十五这天,没有对象的男女想要求得美满的另一半,那么这天也是拜月老求姻缘的好日子,在月圆正时,对着月光祈求姻缘,这天拜月老求姻缘可是流传已久的习俗了。每年中秋节是月下老人的生日,月圆人团圆,千里共婵娟。
4、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,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。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。
5、中秋节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、月娘节、月亮节、团圆节等。根据中国的历法,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,为秋季的第二个月,称为“仲秋”,而八月十五又在“仲秋”之中,所以称“中秋”。每到中秋,大家回家团圆,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,聊聊天。
6、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,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。最初“祭月节”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“秋分”这天,后来才调至夏历(农历)八月十五日,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、赏月、吃月饼、玩花灯、赏桂花、饮桂花酒等民俗,流传至今,经久不息。
关于祭月的传统节日,以及祭月的由来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,感谢你的耐心阅读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